《如懿傳》中炩妃是最大的反派,之前躲在嘉貴妃的身後害了五公主,這些事後來被如懿察覺到,皇帝主持公道,炩妃遭到了懲罰,跟進冷宮無異,最終炩妃怎麼複寵的呢?
炩妃之前已經失寵過一次,靠太后點撥才重新上位,但好景不長,又再次被皇后拉下馬,這次幫助令妃的是和敬公主。
和敬公主和如懿是死仇人,在和敬公主的心裡,如懿害了富察皇后,還成功上位,並且當年是如懿的推薦,自己才遠嫁他鄉,結果生孩子的時候因為難產,差點掛了,丈夫因為這個慢慢疏離她。
和敬公主恨如懿奪去了自己的親人和愛情,于是一回宮就張牙舞爪的處處為難如懿,如懿心裡苦,但如懿也只能受著,畢竟人家是嫡公主。
炩妃的母親讓人十分無語,一進宮就擺起了譜,就跟暴發戶一樣,性格高調為人不善,說話也是毫不考慮後果的,在宮裡就張揚炩妃未來會取代繼後。
炩妃本是平安無事的,結果在炩妃母親的宮裡搜到了詛咒如懿的娃娃,後宮之中最忌巫蠱,炩妃宮裡也隨後搜出了類似的娃娃。
進忠建議炩妃推自己的親生母親頂罪,炩妃拿弟弟生命威脅母親,最終炩妃母親伏法,背下全部罪名而被處決。
炩妃因為受了情緒影響,快要生了,如果是個阿哥她就能立馬獲救,但遺憾的是這一胎是公主,小公主一出生,皇帝就不念情分立馬將孩子給了穎妃撫養,還褫奪炩妃封號,降為答應。
炩妃前去求太后遭拒,之後炩妃找淩雲徹哭訴,也被對方看不起,和敬公主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兒子。
炩妃正好撞上了小阿哥玩球,設計他掉入水,然後炩妃再上演一齣救人戲碼,雖很快被拉入慎刑司受了皮肉之苦,但和敬公主不日就出來幫她了。
可是為什麼璟瑟會這麼恨如懿呢?
和敬公主璟瑟隨她娘富察琅嬅隨的很鐵,兩人在宮裡都是兩眼一抹黑,誰是誰非看不清,誰跟她說好聽的,她就跟誰拉幫結派。琅嬅最愛跟金玉妍商量對策,璟瑟又最愛跟炩妃在一塊玩,整個宮裡就屬這倆最陰險,卻都成了娘倆的「好閨蜜」。
和敬公主不喜歡如懿,從她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什麼不對,因為在她眼裡自己的母親才最適合皇后之位,對「繼母」有抵觸心理完全可以理解,但最讓人不喜歡的就是她目無尊卑,且顛倒是非黑白。
和敬公主在給皇后請安的時候坐在所有的妃嬪前面不說,還出言譏諷純貴妃,其實按照大清規矩,皇帝嫡出的公主也是後輩,必須得對自己的長輩尊敬,無論是貴妃,還是妃,都是她皇帝的老婆,沒她親娘親,但也算是她的額娘。
並且她把自己母親的死強行賴給如懿,還一直想盡辦法的提拔衛嬿婉,處處跟如懿作對。
其實和敬公主這樣的脾性跟他的母親琅嬅脫不了關係,琅嬅經常不經意間就給小時候的璟瑟灌輸這樣的「危機思想」,認為如懿覬覦她的後位;然後就是養尊處優,乾隆對這個女兒過分寵愛,小時候捧在手心裡溺愛,才導致了她生出個這樣跋扈的脾氣。
璟瑟初懂人事,看到的便是額娘的謹慎。潛邸時期,額娘貴為正室福晉,卻屈尊事事去同側福晉青櫻商議。青福晉出身烏拉那拉大族,她的姑母是當今皇后,另一位姑母是皇爺爺心中的白月光。
而阿瑪,最愛留連于青福晉的院子。
皇阿瑪登基,璟瑟看著改名如懿的青櫻在後宮百般隱忍收斂,還是被皇阿瑪打入冷宮,璟瑟心裡高興,她知道額娘心裡也高興。
妾室原本只配奉灑掃之責,在額娘面前奴婢而已,一個敢讓正室屈尊的妾室,活該她去冷宮發霉。
璟瑟遠嫁蒙古之際,心境是極其荒蕪淒涼的。
她一母同胞的兩個弟弟永璉、永琮接連薨逝,額娘傷透了心,身子衰敗。
而這個時候,走出冷宮的嫻貴妃又開始不安分,竟敢夥同純貴妃,前來勸自己這位嫡公主和親蒙古!
一個妾室,滿嘴什麼貴為公主,受天下之養,當以天下為責任。
璟瑟心裡頭厭極了這個嫻貴妃!
額娘無可挽留地薨逝。
璟瑟無可挽留地遠嫁蒙古。
再次回到紫禁城的璟瑟,是觀禮嘉賓,是蒙古王妃,也是大清尊貴的嫡公主,蒙古的風沙讓她增添了一份堅毅凜冽。
她看著高居鳳位的那個女人,只覺得她連替自己額娘提鞋都不配,鳩占鵲巢而已。
面對繼後如懿,和敬公主笑意古怪又鄙夷:「憑什麼呢?你配麼?」
她直接而驕傲地宣佈:「我皇額娘是嫡後,我是嫡長公主,你不過是繼後而已。民間繼室入門,見嫡妻牌位要執妾禮,所以,無論如何,你是不能與我皇額娘比肩的。」
她甚至冷笑聲聲,「享得住這潑天的富貴,也要受得住來日彌天的大禍。我且看看,看你得意多久?」
驕傲的和敬公主,倚仗皇阿瑪的疼愛,倚仗蒙古王妃的身份,還倚仗富察氏的榮耀,區區一個無子的繼後,她何曾放在眼裡?
而多年以後再度回宮的璟瑟,成了繼後如懿抵擋不住的對手。
那時的如懿,接連失了五公主和十三阿哥,與皇帝心有嫌隙,卻仍維持著面子上的情分。而原本已陷入絕境的死對頭魏嬿婉因為「救」了世子慶佑,重獲皇帝垂憐,從此開啟接連生育的騰達之路。
和敬公主看中魏嬿婉,是覺得這樣一把趁手的刀,足以砍向繼後如懿。
因為是女兒,璟瑟可以很隨意地和跟皇阿瑪講話,因為對皇帝的瞭解,璟瑟經常能把話講到皇帝心坎裡。
「……令娘娘縱有千錯萬錯,愛子之情是不錯的。且內務府只按貴人份例給永壽宮開銷,令娘娘還養著永璐,母子倆以後的委屈大著呢。」
「女兒不明白,皇阿瑪也未必明白。額娘薨逝之後,皇阿瑪才知許多事原是誤會。可是與額娘生死兩隔,許多事終究也來不及了。若令娘娘之事真有誤會在其中,卻牽連母子三人,皇阿瑪是否也覺得無辜?」
和敬公主所言,字字錐心,幾乎勾起皇帝心底的隱痛。他拍一拍和敬的手,溫和道:「璟瑟,皇阿瑪年紀大了,只有你會這麼對皇阿瑪說話。」
一轉身,和敬公主去偏殿見了魏嬿婉,直截了當告訴她: 「我成全你,並非因為你這些話。我只是不喜歡看那個人霸佔了額娘的後位。那個位子,不是她的,也不必叫她安穩坐著。」
和敬相信魏嬿婉不是無用之人,她可以憑著永璐的病況住進養心殿偏殿,這就是本事,就必能有所作為。和敬公主一早就知道,永璐的病其實並沒那麼要緊。
和敬公主要借魏嬿婉的手,魏嬿婉要借和敬公主的勢,她們目標一致——拉下繼後如懿。
西湖遊船夜,帝后決裂,如懿斷發為祭。
次日便有兩道旨意下來。一是皇后急病,送回宮中;二是貴妃魏嬿婉晉位皇貴妃,攝六宮事。
期間和敬公主同舅舅傅恒有過一番交談。
關于繼後如懿,當年她登臨鳳位之時,傅恒曾請和敬公主忍耐,因為那時烏拉那拉氏正得意,只能眼睜睜看她繼位皇后,身膺榮光。
可是和敬公主從來沒有忘記如懿帶給她額娘的傷心與痛苦,和敬公主身上流著富察氏的血,她決不能讓富察氏的仇人永踞高位。如懿也好,魏嬿婉也罷,永遠都不能和她額娘相比。她的額娘——富察琅嬅才是皇阿瑪最愛的女人、最賢德的皇后,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。
傅恒與和敬公主舅甥二人默然相對,心意了然。
至于魏嬿婉,和敬公主認為她心性狡詭,借她的手做事可以,若是她想成為皇后,那是萬萬不肯的。自己的額娘才是皇阿瑪身邊最德行出眾的皇后,誰也不配和孝賢皇后比肩。
傅恒深以為然。
孝賢皇后是本朝唯一的皇后,這是和敬公主的心願,是她舅舅傅恒的心願,也是寂寥地宮裡富察琅嬅的心願。
和敬公主的狠,不同于金玉妍魏嬿婉之流的陰狠,她有她身為嫡公主的驕傲,她懂得佈局用人,但她不屑自己動手去幹齷齪事。
對于皇阿瑪,她太瞭解他的痛點和悔點,她就是能一針見血一箭中的。
見事明白、用人合宜、下刀精准,和敬公主的狠,是純狠。